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学校简介

南洋理工大学,英文名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缩写为NTU,简称“南大” ,是一所享誉国际,位列全球大学50强的高等教育学府,是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 International认证的大学,为全球科技大学联盟成员和创始校。


1991年,南洋理工学院进行重组,正式将国立教育学院纳入旗下,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


校园被誉为世界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它为教授提供自由教学和研究的最好环境。它是全世界最出色的工程学府之一,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性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等许多领域的研究上享有盛誉。


1、学校简介


南洋理工大学是新加坡政府建立的顶尖大学,1991年在原南洋大学校址“云南园”上建立,它的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南洋理工学院,更早的历史可追溯到1955年由东南亚民间发动筹款运动而创办起来的南洋大学。


南大设有工、理、商、文四大学院,下设12所学院,并拥有国立教育学院及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两个自主机构,为超过 20000名本科生及8700名研究生学员提供国际一流的高品质全球教育,吸引着来自区域内及世界各地的众多精英学者。来自40多个国家的2500名优秀教职及科研人员,形成雄厚的师资力量,其丰富多元的教学及研究经验,为南大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发展前景。


南大以卓越的学术和科研成果,荣登2007年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全球科技大学前25名。


南大工学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工程学院之一,属下六所学院实力雄厚,着重创新;商学院(即南洋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荣登全球MBA百强排行榜,既是本地唯一,也是亚洲三所同时获得欧洲质量发展体系及美国国际管理教育联合会两项国际认证的商学院之一,这些国际认证强化了商学院在经营与管理教育方面的 标志形象;文学院属下设有新加坡首家提供艺术、设计与互动数码媒体学位课程的专业艺术学院、着重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以及扬名亚洲的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


南大设有两个自主机构,其中国立教育学院是新加坡唯一的师资培训专业学府,同时也以本身优越的软硬体条件,为新加坡与区域的教育界提供研究咨询服务。另一自主机构——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其属下的国防与策略研究院是世界权威的恐怖主义研究机构。


南大的学术与科研课程致力于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获得各大成功企业及行业领袖的鼎力支持,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这些企业为南大提供丰厚的科研资金,与南大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为南大学生提供在全球知名企业机构的实习机会。


南大所推行的“本科学习体验计划”,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通识教育,包括校园住宿及海外浸濡机会,让学生根据其兴趣选择丰富的主修和选修课程,增广见闻、积累知识。


热衷科研的优秀学生,可以通过“本科生在校研究计划”,参与各项研究活动。对科学和工程充满热忱的杰出学生还可以参加“杨振宁精英计划”,这项计划旨在为全球顶尖研究院输送优异学员,进而培养21世纪引领全球发展的科技精英人才。


南大毕业生皆精通先进技术,具有出色的适应能力,在各种工作岗位和行业中都广受雇主欢迎,在本地大学毕业生中也获得最高的薪酬待遇。


南大在新加坡设有两个校区。主校区是占地200公顷、坐落在新加坡西南部的南大云南园校区,设有16 个学生宿舍,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住校生活,让他们有机会接受历练,提升领导才能,加强独立意识。另一新设的校区——南大纬壹校区,设立在纬壹科技城—— 新加坡的研发新区,邻近启奥城(生物医药研究中枢),以及启汇城(信息传播与数码媒体中枢),校区内设有南大孔子学院、继续教育中心,以及校友俱乐部,提供完善的教学与康乐设施。


蓬勃的国际关系网及国际合作项目,已成为南大与全球紧密相系的重要标志。我们与各地优秀学府机构建立战略联盟,携手开展跨国项目,主要合作伙伴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华盛顿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早稻田大学、印度理工学院、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帝国学院,以及瑞士联邦高等工业学院。


2、概述


建校之初的南大,是当时海外惟一的最高华文学府,由南洋华人陈六使募资创立,首任校长为林语堂先生,它树立了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里程碑。


南大,以卓越的学术和科研成果,荣登美国《时代杂志》和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全球大学50强,全球科技大学前25名,亚洲高校综合实力排名第6,在最新的2012年QS世界排名达到第47位,并且是全球科技大学联盟成员和创始校。


属下七所大学院,近二十所小学院实力雄厚,着重创新;


南大工学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工程学院之一,


文学院的公共管理硕士“市长班”课程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政府决策型人才。


理学院引领新加坡生命科学发展前沿,是新加坡唯一提供物理与数学科学荣誉学位的学院。


商学院(即NBS南洋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荣登全球MBA百强排行榜。


于2011年新开设的李光前医学院,与英国的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合作办学,彰显南洋理工大学作为国际一流学府的强大科研实力。


3、校情纵览


南大的建校起缘及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55年,由新加坡和本区域各阶层民众捐资建立的南洋大学。大学的校址“云南园”由新加坡福建会馆捐赠。


1980年,南洋大学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成为一所以英文为教学媒介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注:相当一部分南洋大学校友认为这实际上是“关闭”南洋大学,而非合并,而且也不认同新加坡国立大学继承了南洋大学,随着南洋理工大学的名声鹊起,1996年 “南洋大学”学籍档案和校友录从新加坡国立大学重新转入南洋理工大学保存,从而确立了南洋大学为南洋理工大学前身的历史地位。)


1981年,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TI)〕在南洋大学旧址“云南园”诞生,并在1992年发展为现今的南洋理工大学,为急速腾飞的新加坡经济培养工程专才。


经过50余年漫长岁月的不断提升与发展,时至今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已是一所科研密集、名列全球前50名的世界顶尖大学,同时也是当今亚洲最具声誉和影响力的大学之一。南大在科学和工程学科的优势享誉国际;南洋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荣登全球MBA百强排行榜,更是新加坡唯一连续两年被<经济学家信息部>列为世界前100的MBA课程,在亚洲名列前五名。


南大也拥有备受国际认可的国立教育学院、扬名亚洲的传播与信息学院,以及走在新加坡生命科学发展最前沿的生物科学学院;南大的国防与策略研究所更是全球权威的研究机构;不仅如此,与中国政府部门签有培养协议的南大“公共管理硕士”和“管理经济学硕士”课程,久负盛名被誉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卓有成效的“中国市长班”。


此外,作为南大直属的研究型教学机构——南洋科技创业中心,素有“小硅谷”之称,继承了“南洋大学”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中心将系统的创业理论和方法纳入到硕士课程学习当中,与美国华盛顿大学、斯坦福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硅谷高科技企业、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等企业,开展交互式、浸泡式学习。


南大创立之初,南洋大学的毕业生因为殖民地影响,就业前景不佳,不少人自己创业并获得成功,其校友也散布在世界各地。在新加坡社会中,他们是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对新加坡政府重英轻华,“关闭”南洋大学的做法相当不满。


为了弥合历史创伤,2000年7月31日,新加坡政府将位于今裕廊西93街,在1980年被“ NANYANG TECHNOLOGICAL INSTITUTE ”字样取代的南洋大学旧校门牌坊,修复为“南洋大学 1955 ”的旧貌。南洋大学校门牌坊、华裔馆(原南洋大学旧图书馆)和南洋大学建校纪念碑,也都已被列为新加坡国家保护古迹。


南洋理工大学要“复名”为“南洋大学”的事件,引起了许多前南洋大学校友的争论,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当初创立之艰辛,怀念南洋大学这种创业精神而支持“复名”,但随着南洋理工大学一些文科、管理类学院和医学院的崛起,和新加坡的第四所国立大学——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SUTD)的建立,南洋理工大学由理工科大学转变为综合性大学的步伐也提上日程,新加坡教育部和南大校董会对此尚在研究,暂无定论。


4、历史年表


“南洋”意为“大海的南端”或“南方的海洋”,代指东南亚地区。早在40至50年代,许多中国大陆的华人远涉重洋,南下谋生。至此之后,马来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半岛)被华人称为“南洋”。


1980年,南洋大学和新加坡大学合并,成立新加坡国立大学。


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学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学院,为急速腾飞的新加坡经济培育工程专才。


1985年,南洋理工学院声誉日隆,被英联邦工程理事会评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工程学院之一。


1987年,成立会计与商业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享誉国际的南洋商学院。1988年,成立应用科学学院。


1991年,南洋理工学院进行重组,将国立教育学院纳入旗下,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


1992年,成立传播学院。


1995年,会计与商业学院更名为南洋商学院。


1996年,南洋大学校友录转入南洋理工大学保存。


2000年,应用科学学院进行重组,成立计算机工程学院和材料工程学院。


2001年,设立生物科学学院。同年,土木与结构工程学院更名为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2004年,设立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开办经济学荣誉文学士学位课程,并推出中文、英文、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副修课程。同年,开办三项全新本科课程: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学位课程、计算机科学学位课程以及海事研究学位课程。


2005年,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和理学院学位课程开班。同年,机械与制造工程学院更名为机械与宇航工程学院,新设立的宇航工程系开办新加坡首个宇航工程学位课程。同年,材料工程学院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附属工程学院的生物工程系和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合并为化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同年,设立高等研究所,从世界各地网罗研究有成的科学家授课,让南大师生有机会与诺贝尔奖得主和其他顶尖科学家交流讨教,激发思考火花,从而全面提高南大科技研究的水平。


2006年,南大正式自主,从法定机构转为非盈利企业。


2007年,南大第二个校区南大纬壹校区和校友俱乐部正式开幕。


5、世界排名


学校排名


——亚洲最具声誉和影响力的大学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年轻最具有活力的综合性大学。


——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佳 50 所大学之一,名列第 48 位;


——南洋理工大学在2013年9月最新发布的《QS  University Rankings 2012-2013年》 世界排名第 41位,相比去年增加了6个名次;


——南洋理工大学在2013年6月11日发布的《QS UNIVERSITY RANKINGS: ASIA 2013》亚洲大学排行榜中名列第10位,与2012年相比大幅前进了7个名次;


——南洋理工大学在2012年《QS  University Rankings 2012-2013年》 世界排名第 47 位;


——南洋理工大学在2011年9月的《QS  University Rankings2011-2012 年》 世界排名第 58 位;


——南洋理工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 2012 年综合排名中位列第 86 位;南洋理工大学在最新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全球大学排行榜”上跃升83个名次,排名第86名,是一年来进步最大的大学之一。


——2011年美国《新闻周刊》世界大学排行榜(USnews-World's Best Universities: Top 400)名列世界排名第58位;


——2012年3月发布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辑》(Times Higher Education)“全球大学声誉排行榜”(World Reputation Rankings)名列第81位;


——南洋 MBA 课程进入经济学家信息部 (EIU) 公布的东南亚第一,全球 MBA 百强( 2005 ),亚洲仅 4 所进入百强;


——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同获世界权威工商教育认证体系 EQUIS 和 AACSB 认证。(亚洲仅三所大学获得双认证) -南洋商学院的银行与金融系在亚太地区的研究、教学和高级管理人员课程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亚太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大的金融系之一,南洋理工大学的南洋商学院(NBS)为世界前30的商学院,2010年亚洲排名第6;


——根据对亚太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100 个金融系的调查显示,南洋商学院的银行与金融系在科研领域排名第六,在亚洲金融市场的研究领域有着特殊优势。


——2008 年美国《新闻周刊》对全球前 100 所大学排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排第 71 位,世界百强大学香港三所大学入榜,大陆无一大学入榜,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排第 71 位,香港大学排第 69 位,香港中文大学排第 96 位。


——英国《金融时报》2010年全球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排名出炉。比较,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2012年虽略跌三个名次排名第27,但却是唯一上榜的新加坡课程。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一向是本地首屈一指的课程,并在亚太区名列第4。


权威排名


最权威世界大学排名


——南洋理工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 2005 年综合排名中位列第 48 位;


——南洋理工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 2006 年综合排名中位列第 61 位;


——南洋理工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 2007 年综合排名中位列第 69 位;


——南洋理工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 2008 年综合排名中位列第 77 位;


——南洋理工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 2009 年综合排名中位列第 73 位;


——南洋理工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 2010 年综合排名中位列第 174 位;


——南洋理工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 2011 年综合排名中位列第 169 位;


——南洋理工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 2012 年综合排名中位列第 86 位;


——南洋理工大学在世界工科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 2005 年全球排名中位列第 30 位;


——南洋理工大学在世界工科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 2006 年全球排名中位列第 15 位;


——南洋理工大学在世界工科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 2007 年全球排名中位列第 25 位;


——南洋理工大学在世界工科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 2008 年全球排名中位列第 26 位;


——南洋理工大学在世界工科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 2009 年全球排名中位列第 33 位;


——南洋理工大学在世界工科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 2010 年全球排名中位列第 25 位;


——南洋理工大学在世界工科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 2011 年全球排名中位列第 28 位;


——南洋理工大学在世界工科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 2012 年全球排名中位列第 21 位;


6、国内排名


国家高校排名 第2


1.新加坡国立大学(NUS)


2.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


3.新加坡管理大学(SMU)


4.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SUTD)(麻省理工学院MIT,浙江大学ZJU与新加坡政府联办)


7、学术优势


南洋理工大学是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学,凭借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坚实基础与强大优势享誉国际。 坐落在新加坡西部的南大校园“云南园”,是东南亚第一所中文大学——南洋大学的诞生地,光荣传承了南洋先辈倾资兴学及勇于拓荒的精神。该学院以已故的黄金辉博士来命名。黄金辉博士是前任新加坡总统,也是备受尊敬的记者和外交人员。


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为亚洲最知名的传播教育与研究学府之一。


文学院愿景是成为亚洲主要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术中心。


工学院共有1万5千名学生。南大的工程学院在宇宙航天,机器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分别发射了自主研发的卫星并研发了仿人形机器人(代号:NASH),令世界瞩目。


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南大在中华语言和文化方面的专家人才和丰富资源,南大于2005年与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设立了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在中国国家汉办与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鼎力支持下。


康奈尔-南洋款待管理学院为满足硕士生的需求变更,以及切合款待业的全球化趋势,久享盛誉的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与在亚洲开办杰出商务课程的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携手合作。


南洋科技创业中心于2001年由南大和新加坡国家经济发展局联合创办,毕业生能获得美国硅谷多数大型企业的认可以及著名风险投资公司的关注。


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RSIS)在亚洲地区一千多个智囊库中脱颖而出,包括从事智囊库研究的国际知名学者、学术主管、智囊库研究员、公私部门赞助人、决策者等。


李光前医学院是于2010年南洋理工大学新设立的学院,合作方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伦敦帝国学院。于2011年卸任的南大前任校长徐冠林,还设立了三个新学院(数理科学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和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以及两所卓越研究中心(新加坡地球观测与研究所和新加坡环境生物工程中心)。据报道李光前医学院将于2013年开始招生,而李光前医学院也将成为新加坡国内继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璐玲医学院之后第二所公立大学开办的医学院,将为新加坡以及世界培养更多的医学专才。


诺贝尔化学委员会主席(1997在任),著名的植物化学研究者,南大的现任校长贝蒂尔·安德森教授。南大下一个令人振奋的发展项目是跟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合作设立的新医学院,这将为新加坡的医学教育和研究带来新局面。”


8、使命和愿景


使命: 培育卓越领袖人才,开拓创新知识领域。


愿景: 成为世界一流、享誉国际的全球大学,满怀理想、激情、创造力和创业精神。


9、财政资助


南大为需要经济援助的学生提供了多项财政资助配套。学术成绩优异的学生可申请南洋奖学金。此奖学金的奖额包括学费及每年5000新元的生活津贴。


学生也可申请贷款资助。90%的学费可向银行申请贷款,其余的10%则可向大学申请。另外,学生也可向大学贷款顶额每年3600新元的生活津贴。


10、办学规模


随着南大三所新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和理学院的陆续成立,南大所招收的本科生数量将扶摇直上,从1万7500人增至2万9300余人。


南大毕业生素来享有较高的就业率及较优厚的薪金,这是本校的传统优势之一。南大正在积极打造全新的本科学习体验,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课程内容、更广泛的学科选择、最富活力的校园生活以及丰硕的国际学习经历。


南洋理工大学是中国教育部认可学历的海外大学之一,中国籍留学毕业生在获得学位后,可持相关资料向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申请留学证明,并向中国教育部申请海外留学学位认证,并享受有关留学归国人员优惠政策。


11、院系设置


商学院 (NBS)


工学院


化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SCBE)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CEE)


计算机工程学院(SCE)


电机与电子工程学院(EEE)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MSE)


机械与宇航工程学院(MAE)


文学院


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ADM)


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WKWCI)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HSS)


理学院


生物科学学院(SBS)


数理科学学院(SPMS)


自主学院


国立教育学院(NIE)


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RSIS)


主要机构与中心


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


康奈尔-南洋款待管理学院


高等研究所


连氏中国企业研究中心


南洋科技创业中心


12、专业设置


南大提供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专业课程,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职业目标。


1. 宇航工程


飞机设计与制造、空气动力学与飞机性能、飞机维修与特性、飞机材料与结构、航空电子学工程。


2. 生物工程


把工程与生物医学领域的各个学科冶于一炉。 电子生物医学、生物机械、生物计算、生物材料。


3. 化学与分子生物工程


着重于理解和控制化学及生物化学的反应,以及了解流体、固体的物理、化学行为。 精细化学与医药工程、遗传与治疗工程、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表面科学与纳米技术。


4. 土木工程


建筑技术与管理、地质工程、创新结构技术、交通规划、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


5. 环境工程


水供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固体与危险废料管理、空气污染控制工程、污染物质运输、环境水力学、泥沙运动力学、海岸工程、环境生物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健康与安全。


6. 计算机工程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嵌入式系统、高性能计算、信息系统、智能系统。


7. 计算机科学


着重于软件设计与建构。信息管理、智能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视觉与图像、高性能计算、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8. 电机与电子工程


电力工程、电子学、计算机工程、控制与自动化、通信、微电子学、数字信号处理、光电子学、信息通信、生物医学工程。


9. 材料工程


课程范畴涵括材料科学,并超越材料科学范围,涉及工程应用,譬如工业材料、工业仪器的制造与设计。 生物材料、微电子与光电子材料、材料加工法、先进材料的合成及加工、纳米材料、材料验证及测试。


10. 机械工程


航空工程、生物与化工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能源与环境、制造系统工程、海洋与近海工程、机械电子、创新设计、半导体加工。


11. 海事研究


针对海事及相关行业的特定需求而设计。课程包含人事管理、商业管理、以及海事技术的相关科目。 船舶技术、国际海运、海洋环境的自然成分及污染物质、海洋法律、海运策略。


13、学院设置


商学院 工学院 化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


电机与电子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械与宇航工程学院 文学院 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


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理学院 生物科学学院 数理科学学院 自主学院


国立教育学院 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 主要机构与中心 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


康奈尔-南洋款待管理学院 高等研究所 连氏中国企业研究中心 南洋科技创业中心


院系介绍


南洋理工大学有4个大类学院,这4个大学院由12个学院组成。由6个学院组成的工学院集中在科技的创新,并享誉国际。理学院在新加坡的生命科学及科学方面处于领先的地位。南洋商学院提供世界上最好的商业管理课程之一。文学院具有新加坡第一个艺术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及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是亚洲最好传播与信息学院之一。该学院以已故黄金辉博士来命名。黄金辉博士是前任新加坡总统,也是备受尊敬的记者和外交人员。


南洋商学院


是新加坡唯一及亚洲第三所同时获得欧洲质量发展体系(EQUIS or European Quality Improvement System)及美国国际管理教育联合会(AACSB or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两项认证的商学院。南洋商学院名列全球前50强之列,是新加坡最好的商学院,亚洲最佳商学院前三名。南洋商学院开设的会计学、商学、 MBA、EMBA、金融工程、金融学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受到国际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极大认可。


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


为亚洲最知名的传播教育与研究学府之一,设有4年制传播学荣誉学士学位课程,为学生提供坚实的传播理论基础与实用的媒体技巧培训。学生有广泛的机会发展不同的传播兴趣,选择新闻与出版、电子与广播传媒、公众与宣传传播或传播研究为主修课程。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媒体和信息业界或修读传播学高级研究课程。


文学院


其愿景是成为亚洲主要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术中心,为知识的开拓与人类生命的进步作出宝贵贡献。与南大的科学与科技相辅相成,学院提供兼具深度与广度的本科教育,并为所有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与智力的激荡。南大“公共管理硕士”和“管理经济学硕士”课程,为中国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政府决策型人才和企业高级管理人才,久负盛名被誉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卓有成效的“中国市长班”。


工学院


共有1万5千名学生,1千7百名教职员,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工程学院之一。学院提供多学科的综合性和专业课程,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职业目标。


理学院


旨在提供卓越的生命科学教育。依托其国际化的教学研究团队营造了浓厚的研究气氛,并致力于引导学生发掘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粹,生物医学专业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办的五年制双学士学位课程,毕业生将获颁南大生物医学理学士荣誉学位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医学中医专业学士学位。


前三年在南大修读,为现代生物学及传统中医药学的理论打好基础;最后两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接受深入系统的中医药学理论学习与临床训练就业前景。


孔子学院


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南大在中华语言和文化方面的专家人才和丰富资源,南大于2005年与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 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设立了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该学院是新加坡首家与中国中央政府合作成立的中华语言和文化学院。


在中国家汉办与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鼎力支持下,南大孔子学院致力于提升新加坡华文的整体资源、教学水平与学术研究,为新加坡和本区域培养学贯中西的双文化人才,促进新加坡与中国的学术交流,扩大与世界华人、华社的联系。孔子学院已于2006年下旬在南大纬壹校区正式运作。


康奈尔-南洋款待管理学院


为满足硕士生的需求变更,设立康奈尔——南洋款待管理学院,授予款待管理学联合硕士学位。攻读这项课程且拥有学士学位的学生,可在为期12个月的三个密集学期内考取硕士学位。酒店管理学院与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兼具优质师质,为款待管理学硕士学生提供有关款待业的真知灼见,以及重要的职业联系,再加上广泛的校友联系网以及业内执行人员的定期造访,更提供了绝佳的就业机会。


创业中心


南洋科技创业中心


中心于2001年由南大和新加坡国家经济发展局联合创办,素有南大“小硅谷”之称,秉承了南洋大学的创业与创新精神,是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的研究型教学机构,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 南大在政府以及海内外学术和企业界的广泛联系和人脉,使南洋科技创业中心在办学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毕业生能获得美国硅谷多数大型企业的认可以及著名 风险投资公司 的关注。


在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的办公室,为所有南大学生及校友带来了更多在中国拓展经济与教育空间的良机。中心将系统的创业理论和方法纳入到硕士课程学习当中,决心为华人社会打造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熟悉创业规则的创业与创新人才。


高等研究所


于2005年设立,致力于促进科学与技术领域最高水平的研究。


南大邀请了11位诺贝尔奖获奖人出任研究所的国际顾问团顾问,其中包括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Ahmed H. Zewail教授,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朱棣文教授以及197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David Baltimore教授等。


凭借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领先优势,南大于2006年7月设立了“杨振宁精英计划”。这项课程专为对科学拥有浓厚兴趣的优秀学生而设,培养学员具备扎实深厚的科学和数学理论基础,进而专攻科学和工程领域的深入研究,旨在培养21世纪引领全球发展的科学与工程精英人才。


RSIS


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


在亚洲地区一千多个智囊库中脱颖而出,排名亚洲第三位。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是一所以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为研究重点的研究生院,在一次广泛的全球性智库评选中荣获亚洲第三名的荣衔。


全球性“通往智囊库之路”排名活动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组织计划部所进行的一部分研究内容,对全世界的智囊库进行调查和排名。这项研究需要对候选者经过诸多领域的专家评委会的审核,包括从事智囊库研究的国际知名学者、学术主管、智囊库 研究员 、公私部门赞助人、决策者等。


评估标准包括:各智囊库的研究声望,是否能成功地激发决策者的革新思维,智囊库同决策者、传媒界、学术界专才的接触广泛程度等等。


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分设5个研究部门,分别是国防与战略研究院、政治暴力与恐怖主义研究国际中心、国家卓越安全中心、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及淡马锡基金会贸易与谈判研究中心。


医学院


2010年南洋理工大学新设立的学院,合作方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伦敦帝国学院 。2011年卸任的南大校长徐冠林,任职9年,他带领南大从一个以工程为主的教学型大学,转型为一个以科学、科技和管理为基础、有特色的大学。徐冠林任职期间,还设立了三个新学院(数理科学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和艺术、设计媒体学院),以及两所卓越研究中心(新加坡地球观测与研究所和新加坡环境生物工程 中心)。


作为徐冠林校长的任内最后签署建立医学院的协议,必将载入新加坡和南大史册。


诺贝尔化学委员会主席(1997在任),南大的候任校长贝尔蒂·安德森教授(Bertil Andersson)是在2007年来NTU担任南大常务副校长,他说:“南大在国际上被视为世界最快速成长的大学之一,我们会继续这个方向。南大下一个令人振奋的发展项目是跟伦敦帝国学院合作设立的新医学院,这将为新加坡的医学教育和研究带来新局面。”


14、科技校园


云南园以其郁葱的景色及波形的地形而闻名,坐落于新加坡的西南部,离市中心25千米。云南园原来的部分于1986年建成,并由建筑师丹下健三设计。云南园具有完善的教学和研究设施。大学的社区成员在最先进和设备完善的实验室、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工作和学习。目前正在建设当中的物理与数学科学大厦,具有同牛津大学一起设计的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将是新加坡大学中具有最好和最现代化的设备的实验室。另一具有象征性的建筑是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其屋顶模仿云南园延绵起伏的山丘。


云南园具有高科技网络学习设备,其中包括了有线和无线网络配置。研讨会和讲座可以享用多媒体演示、视频会议和同时由数个不同地点的通讯的设备的支持。大学在通过万维网进行教育和学习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此大学与互联网连接,所有的设备和资源可通过互联网获得。大学里任何人都可上网。连接所有计算机系统的大型校园网络被信息科技服务中心(Centre for IT Services/CITS)。


为了补充固定线路网络的不足,南大在2000年在全校园内实施无线网络。这个高速无线网络,可以到达11Mbps的速度,让南大的职员和学生得以使用移动设备如笔记本电脑、个人电脑和PDA从校园内的任何地方进入所有的网络服务。


南大也通过edveNTUre提供网上学习服务。这是一套先进的学习生态系统,教职员与学生可用合适的科技作为某一教学和学习目的。除了作为讲座录音和讲座笔记的贮藏库,它也通过合作、讨论、评估和计划帮助学生的学习过程。职员和学生的使用率在学期内每星期超过一千三百万次的访问。


15、发展前景


蓬勃的国际关系网及国际合作项目,已成了南大与全球紧密相系的重要标志。南大已经与40多个国家超过300家学府机构建立了联系网,主要的国际合作项目包括:


新加坡—剑桥伙伴关系,


新加坡-斯坦福伙伴关系,


新加坡-麻省理工联盟、康奈尔-南洋酒店管理学院,


新加坡-华盛顿大学生物工程学联盟,


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华盛顿大学及乔治亚理工学院合办的全球教育计划,


除此之外,南大与其他学府联办的合作项目不胜枚举,足迹遍布美国、中国、印度、日本和欧洲等地。


16、国际尖端合作


继成功发射了首个本土制造的微型人造卫星后,南洋理工大学将进一步与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合作,针对航空导航系统、无人驾驶飞机、人造卫星,以及遥控与信号处理展开研究。 南洋理工大学与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前天在德国正式签署这项研究合作协议。在协议下,双方的教职员和学生将频密往返交流。这已不是南大与德国航空航天中心首次合作。


早在2009年,双方就曾携手研究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而新加坡发射的第一个微型人造卫星X-SAT所装置的全球定位系统正是德国航空航天中心所提供,目的是为研究收集导航数据。 成功从印度发射的X-SAT是南大与新加坡国防科技研究院(DSO National Laboratories Singapore)合作研发的微型人造卫星。X-SAT的成功发射意味着新加坡成为了东南亚首个把本土制造的卫星送达太空的国家。


17、著名校友


南洋理工大学以及其前身南洋大学之校友表现优秀,南大校友在新加坡党政军三界位居要职,诸多新加坡国会议员如Inderjit Singh Teo Ser Luck Low Yen Ling Low Thia Khiang Ang Mong Seng Zaqy Mohamad 都是南大的校友。而南大开设的中国市长班的成功举办也让学校将新加坡的先进管理理念带到中国政府管理和公共事务管理中。


其中为中国社会所熟知的部分南大校友有


孙燕姿:歌手


泳儿:歌手


沈冰: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陈欧:青年企业家,聚美优品创始人


韩旭: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院长,长江学者


白薇秀:演员


瑞恩(芮恩):歌手,演员


18、海外校区


南洋理工大学天津研究生院,也称南洋理工大学生态城研究生院,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坐落在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中新生态城的研究生院,该研究生院将负责建设、发展生态城的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撑。预计2013年9月正式开学,面向中国大陆地区招收500至1000名的研究生。届时,它也将成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学生在中国的实习基地。


定位


南洋理工大学生态城研究生院的定位是希望从科研的角度推动中新天津生态城甚至滨海新区的发展,帮助当地培养一批能源、动漫、物流等方面有关的高层次的人才,与中新生态城内的清洁能源、动漫等低碳生态产业对接。由于研究生院的定位高端,因此暂不面向中国大陆地区招收本科生。


筹备


天津与新加坡著名高校的合作办学项目的酝酿和筹备始于2009年。经过一年时间的磋商、探讨和谈判,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已经达成在生态城内教育合作的意向。


2010年11月1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习近平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见证下,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三方在新加坡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的内容显示,南洋理工大学将在新加坡校本部现有学术模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内与中方合作开办一所高水平研究型的国际化学院。该学院将借助南洋理工大学的办学优势和学科专长,为天津市提供人才支持。学科方面设置环境保护和水技术研发、数字动漫等方面的研究生课程,以支撑中新生态城的建设与发展,并在商务、金融等领域进行项目合作。与此同时,它也将寻求与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开办研究和研究生课程。


19、申请条件


本科:


1. 高考成绩在本一线线以上100分或即将在2011年6月参加高考的学生;


2. 中学学习成绩优秀(各科及总分均在80%及以上);


3. 语言要求(达到以下至少一项):


- 雅思(IELTS)6.0以上;


- 托福(TOEFL) 卷考550以上,机考215以上,或网考80分以上;


- SAT1成绩:阅读600分以上,写作600分以上。


4. 通过初审的学生需参加南洋理工大学组织的入学面试。


20、入学条件


本科入学


⑴ 获得新加坡教育部认可的剑桥A-LEVEL(A水准)证书;


You are presenting the Singapore-Cambridge GCE 'A' Level certificate.


⑵ 本地5所政府理工学院任一专上文凭(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和下述英文所列文凭;


You are presenting a local polytechnic diploma from one of the five local polytechnics in Singapore; or a local diploma from the Nanyang Academy of Fine Arts (NAFA) LA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 or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cademy (BCA); or a Diploma in Sports Management & Exercise Science by the Singapore Sports School-Auck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SS-AUT).


⑶ 申请人必须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高中数学与科学文凭;


You are presenting the NUS High School Diploma awarded by NUS High School of Mathematics & Science.


⑷ 申请人必须获得国际中心会考文凭;


You are presenting 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IB) Diploma.


对于在中国大陆就读的申请者,有以下录取方式


⑸ SM2方式:该校将派招生工作组与新加坡教育部工作人员进入中国部分省份,由重点高中推荐优秀学生参加考核,对申请者予以考核,笔试、面试后择优录取,学费和生活费由新加坡政府提供4年资助,生活费6000新币/年;


⑹ SM2.5方式:参加中国高考统一测试并达到本科第一批录取分数线以上,参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中国211和985高校同等水平录取。初试合格者,需参加本校的面试和英文能力测试后择优录取,学费和生活费由新加坡政府提供4年资助;


⑺SM3方式:该校在每年9-10月将在中国部分985工程、211工程重点高校大一新生中,选拔优秀学生通过新加坡教育部引入该校学习深造。所列都将实行奖学金制度,基本生活费和学费减免或全免。


研 究 生


⑴ 中国教育部承认的全日制4年本科学历,拥有学士学位。民办本科(含本科第三批录取之高校)和专科生不获接受;


⑵ 托福是通行该校被认可的语言测试,可凭托福成绩单申请研究生课程,需达到以下所列水平:


600 (paper-based) 笔试 OR 250 (computer-based) 机考 OR 88 (Internet-based) 新托福IBT


此外,雅思成绩被该校部分学院认可。如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等:雅思7分,写作不低于6.5分;


⑶ 大学本科加权平均分80分以上(按百分计),成绩总评GPA 3.5分(按4.0满分计算);


⑷ 中国985工程、211工程重点高校毕业生优先考虑,民办本科、专升本、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不获接受;


⑸ 如各学院需要申请人提供GRE和GMAT等考试凭证,以各学院招生要求为准,优秀的博士学位申请者可以通过参加TPT和EPT考试替代GRE和TOEFL考试;


⑹ 华文授课的硕士课程(金融学、公共管理、经济管理等),请与本校招生机构、在华官方机构或政府部门联系和推荐,由南大研究生院统一录取;


⑺ 南大不设研究生课程的语言直升班,以及预科班课程,申请前请务必确认达到南大入学资格;


⑻ 新加坡高等学府与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高校招生方式不同,南大从不委托和使用任何中介招生,有任何问题请与学校联络,若发现采用任何形式中介的申请者,南大保留无理由拒绝其申请的权利。


学校地址: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50 Nanyang Avenue Singapore 639798


21、奖学金


可以申请新加坡教育部津贴


注1:凡领取教育部津贴的学生,毕业后需为新加坡注册公司服务 3 年(服务期间享受公司给予其他员工同等的薪金和福利待遇)。


注2:贷款于学生就读本科期间免利息。利息于学生毕业后开始计算。学生可用最长20年时间分期偿还贷款。每月最低偿还额为新币100元。


注3:付全费的学生不可以申请教育部津贴,也不能向银行或大学申请贷款,但无需履行在新加坡注册的企业服务3年的合约。同时,自费生需出示新币30,000元的银行担保函。


22、学生服务


南大很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学生社团组织非常活跃,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南洋大礼堂是举办校内活动的主要场所。


每逢午餐时间,南大师生和艺术爱好者可到讲堂、咖啡座,观赏文娱演出; 200公顷的云南园设施齐全,校园活动多样化,学生联合会等社团组织非常活跃,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与社交空间,培养领导技能及团队精神。设施齐全的南大校园包括:


1、16 个学生宿舍和3个研究生宿舍;


2、学生活动中心;


3、学生辅导中心;


4、三个咖啡座和13个餐厅;


5、书店、超市、小型超市、电脑商店;


6、综合体育及娱乐活动中心;


7、职工俱乐部和职工娱乐中心;


8、接待大学访客的宾馆;


9、医疗中心及牙科诊所;


10、邮递、银行与提款机服务


23、学制


本科:会计、商科(普通学位)3年 医学5年 其它专业课程4年制;


硕士:1-3年;


博士:2-5年。


24、入学要求


本科课程


雅思(IELTS)6.0以上,或 托福(TOEFL)网考80分以上; 国内高考重本线以上或提供其他考试成绩,“A”水准成绩或者SAT成绩等。通过初审的学生需参加南洋理工大学组织的入学面试。


硕士课程


1、英语大学6级以上,提供托福、雅思成绩 ( 部分专业可免托福 雅思 无需进入任何语言学校学习);


2、各科平均成绩75 分以上;


3、往届毕业生需学位证、毕业证;应届毕业生需在毕业时获得学位证、毕业证;


4、211 工程重点大学统招本科毕业生 ( 学士学位 )优先,非211也可以申请;


5、申请人需获得 ( 或将获得 ) 与申请专业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必要条件,不受理大专的学生)。


申请截止时间


国内高考成绩申请:


每年10月1日前。A 水准成绩申请:每年4月1日前。


其他的截止时间每年10月到次年4月视申请方式而定。


入学时间


每年8月(秋季)以及每年1月(春季)。


入学申请

学位授予

项目特色

课程介绍

研究生申请要求:

平均GPA(211/985学校):85

平均GPA(非211/985学校):85

最低雅思:6.5

师资力量

学习方式

报名咨询

隐私条款

×

富文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富文”或“我们”)一贯重视对于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我们将按法律法规要求,采取相应安全保护措施,尽力保护您的个人信息安全可控。您在使用我们的产品或服务时,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本《隐私政策》(以下简称“本政策”)收集、储存、使用及对外提供您的个人信息。

本政策适用于富文产品及服务,包括富文官方网站(域名为szfwpx.org.cn)和富文官方APP。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政策不适用于其他第三方通过前述网页或客户端向您提供的服务。例如您通过富文开放平台下载使用的第三方应用或者第三方依托富文产品向您提供服务时,您向第三方提供的信息不适用本政策,请另行查阅相应的政策规定。

在您使用我们的产品或服务前,请务必仔细阅读并理解本政策,尤其是其中加粗的条款。我们会在富文官方平台上登载本政策。当您使用我们的产品或服务时,即视为您已经阅读、理解并同意本政策及其不时更新的版本,同意我们按照本政策的约定收集和使用您的个人信息。 

1.我们收集您个人信息的内容、目的

1.1收集内容

我们向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可能会收集、储存和使用您的下列“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您的姓名、年龄、性别、学历、职业、任职单位、身份证号码、使用语言、邮编、个人图像、邮寄地址、电子邮件地址、社交账号及昵称、其他联系方式、在校表现等。

1.2收集、储存和使用目的

我们承诺在下述目的范围内收集、储存和使用您的个人信息:•管理产品和服务,向您提供我们的产品及服务,并就您购买及使用我们产品与服务的情况进行及时沟通;•支持我们产品的运作和服务的履行,回应您的咨询及请求;•向您提供在校、非在校服务及支持,接受您的反馈并解决反馈的问题;•及时向您通知我们的最新课程、服务、衍生产品及市场推广活动等;•用于数据分析和研究等内部处理,以改进我们的产品、服务质量;•便于与您之间的沟通,及时解决您的问题;•经您同意的其他用途。

2.我们如何收集您的个人信息

2.1您向我们提供的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您报考注册时提供的信息,您下载或使用我们或我们指定的公司开发的应用时提供的信息、您访问我们的官网、参与我们组织的活动,或者使用我们提供的其他网上服务时提供的信息、您关注我们的社交媒体时提供的信息、您在校期间的相关个人信息等。

2.2我们在提供产品或服务时,主动收集的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您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包括成绩、提交的作业等)。

2.3Cookie

我们会通过Cookies和其他追踪技术了解您使用我们网站的情况。通过Cookies收集的信息属于不能单独使用的个人信息,您理解并同意我们将会把通过Cookies收集的信息与您的其他信息结合使用。大部分网页浏览器会自动打开Cookies,您可以随时调整您的浏览器设置,选择关闭Cookies。然而,Cookies能让您享受我们更优质、更个性化的服务,如果您关闭了Cookies,可能无法完全体验我们网站上提供的所有服务,所以我们建议您将其设置为打开状态。

2.4请注意,您向我们提供的或我们收集的您的个人信息中可能包含您的敏感个人信息,如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请您谨慎并留意敏感个人信息,您同意我们可以按本政策所述的目的和方式来处理您的敏感个人信息。 

3.我们如何共享、转让、公开披露您的个人信息

我们尊重您的个人隐私并遵守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我们承诺严格保密所收集的您的个人信息,并且不会将您的个人信息非法出售给他人。

3.1共享

3.1.1为促进合作,推出优质及更新的产品及服务,我们可能会向第三方合作伙伴提供您必要的个人信息。我们的授权伙伴无权将共享的个人信息用于任何其他用途。目前,我们的授权合作伙伴包括以下几大类型:我们聘请的第三方服务提供者(如供应商、服务外包商等)为我们的客户提供相关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分析数据、提供市场营销帮助、客户满意度调查、接受客户咨询以及处理客户请求等。

3.1.2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或按政府主管部门的强制性要求,对外共享您的个人信息,无需事先征得您的授权同意。

3.1.3只有在获得您的明确同意后,我们才会向前述3.1.1、3.1.2提及的主体之外的其他方共享或提供的个人信息。

3.2转让

我们不会将您的个人信息转让给任何公司、组织和个人,但以下情况除外:

3.2.1获得您的明确同意后;3.2.2在涉及合并、收购或破产清算时,如涉及到个人信息转让,我们会在要求新的持有您个人信息的公司、组织继续受本政策的约束,否则我们将要求该公司、组织重新向您征求授权同意。

3.3公开披露

我们仅会在以下情况下,公开披露您的个人信息:

3.3.1获得您的明确同意后;

3.3.2基于法律的披露:在法律、法律程序、诉讼或政府主管部门强制性要求的情况下,我们会公开披露您的个人信息。

3.4我们会在共享、转让、公开披露前,确认第三方的管理体制及传输风险。

4.我们如何保护您的个人信息

4.1我们使用符合业界标准的、合理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保护您提供的个人信息,防止数据被未经授权访问、公开披露、使用、修改、损坏或丢失。4.2我们会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确保不会收集无关的个人信息。4.3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我们只会在达成本政策所述目的所需的最短期限内保存您的个人信息。4.4我们将定期更新本政策,并公开安全风险等报告的有关内容。您可通过以我们的官方网站进行查看。4.5在不幸发生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后,我们将及时向您告知,难以逐一告知个人信息主体时,我们会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发布公告。同时,我们还将按照监管部门要求,主动上报个人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情况。

5.您对个人信息享有的权利

您可以选择不提供您的个人信息,但我们将可能因此无法为您提供我们的产品或服务,也可能无法回应您在使用我们的产品或服务时所遇到的问题。对于您可能因此遭受的损失,我们将不承担责任。如果您选择同意提供给我们您的个人信息,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您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行使以下权利:

5.1访问您的个人信息:

您有权访问或编辑您账户中的个人信息资料、更改您的密码、添加安全信息或关闭您的账户等。

5.2更新您的个人信息:

当您发现我们收集、储存、使用的您的个人信息有错漏时,您有权要求我们做出更正。

5.3删除您的个人信息

您可以向我们提出删除个人信息的请求。若我们决定响应您的删除请求,我们还将同时通知从我们获得您的个人信息的第三方,要求其及时删除,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其已获得您的独立授权。当您从我们的产品或服务中删除个人信息后,我们可能不会立即从备份系统中删除相应的信息,但会在备份更新时删除这些信息。若部分信息因需留存备查等不能完全删除时,我们将对此部分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使之不能再特定指向到个人。

5.4更改您授权同意的范围

您可以改变您授权我们收集、储存、使用个人信息的范围或撤回您的授权。当您撤回授权同意后,我们将不再处理相应的个人信息。但您撤回授权同意的决定,不会影响此前基于您的授权而开展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

6.本政策如何更新

我们可以修改本政策,并会在富文中国官方平台上发布对本政策做出的任何变更。如有对您的个人信息的收集、储存、使用产生重要影响的重大变更(例如,对应个人信息的联络方式及投诉渠道发生变化时),我们将以明示的方式通知您,说明具体变更内容等。

7.如何联系我们

如果您对本政策有任何疑问、意见或建议,您可以通过联系电话:+86-0755-86615181,与我们联系。